练武必须聪明,不然必然失传!
得武术真传,必须具备这三个条件:传承、悟性、人品。
勤奋努力还是其次。
传承
有传承,不光是有好的武学体系,还得有好的学习方法。
有好的老师引导而不单单是讲解,引导比讲解更重要。这是我教学必须是一对一引领教学的缘故,而不是丢个教材你自己悟。
讲解可以让你明理,而引导着走一遍,让老师的经历细节进入你的记忆,这才可以让功夫上身。系统的东西在那摆着,哪个先学,哪个后学,都是有条理的甚至必须的,错过某个程序,颠倒了某个顺序,就会额外麻烦。
当然,这里前提是高级的武学,比如内家拳,而不是说随便一个一看就会的武术体系。
没有这个引导,放着正宗传承也没用。好的传承,仅仅是说你有了一套好的教材,能不能成才并不一定。更别说手上还不是一套好教材的。所以失传是很正常也很容易的事,真传反而是特别难的。
所以严格来说,得到真传的人,直接就是一个拳师人才,而不仅是一个打手。
好打手,会两下子,能用能打就行,明白不明白都无所谓。但一个合格的拳师,则必须对所用体系了解透彻,又可以培养出教师人才,这才算真传。不会教,必然要有缺失,有偏解,必然失传。
所用我们功法教学,立意就不单是让你得到个教程,也不仅是让你能用能打,而是必须得能教,还得能教透彻,教明白。这才算你真正掌握了这门学问。才是真传。
悟性
悟性从某个角度说,就是聪明。
聪明是学习任何技术都必须的,你聪明你就接收得快!谁都得承认!
拳与拳谱能不能看懂,教学讲解能不能领会,都很重要。
聪明可以是有文化的,也可能不太有文化。有文化最好,但文化并不等于读书识字,甚至有的宗师就不识字。但不管识字不识字,都必须是聪明的,好琢磨的。因为你不聪明,你都根本领会不了那些高深学识。
比如《真武百年》中有些技术看不懂,看不懂不是写的神秘,是你没见过,没接触到,想象力都无法触及。也就是“没传承”,聪明都用不上。拳谱也是这样一回事。
如果这个拳是简单直观的,那还好,如果这个拳自身就是高明的,文化深厚的,这就难了。比如形意拳就是这样,心意拳也是这样,太极、八卦内家拳都是 这样。
你可以举例,有的前辈没文化照样能打。能打不一定需要懂拳,不聪明的人确实可能因为拳好,成为一个好打手,但一个好打手并不能培养出好的拳师。
拳师的定义是能打还能教,他对拳掌握通透。如果不是这个层次,那么再往下教必然有缺失,有缺失就是失传。
世上人才是很少的,真正聪明的人也是很少的,为什么宗师人物现在少有了?不光是时代幻境不滋生了,而是聪明人本来就少。可以说一些宗师人物也许出身一般,没什么学识,但是绝对是聪明的。
换句说话,他们不练拳,干别的,也照样能干出一番事业。
比如车毅斋、尚云祥、孙禄堂……如果不是个聪明又踏实的人,当老板的会提携他?会招他做女婿?就因为他能打?能打多养两条狗也可以(这不是贬低,过去走远路的大镖局都养二代獒的,战斗力比人好使)。
就好像民国时期一些社会地位不错的大家,他们必然不仅仅是靠着武术能打。能打只是个基本条件,你得方方面面都拿捏得好才成,这非聪明人是干不了的。
当然聪明也分哪种聪明,得是智慧型聪明,而不是小聪明。所以也可以说,智慧与经验,是弥补聪明的。说到经验启迪,则又必须牵扯到是非。
有个典故,两个大师,一个心意拳的,一个形意拳的,一动手,哪个站着?哪个倒下?
你怎么想?你想的是什么?这一刻,就牵扯到了你的人品与悟性!
人品
人品很重要,人品不好,聪明也没用。因为你会想错地方。
练武必须聪明,且不说不聪明学不深,就说练武放在过去是谋生手段,都说江湖险恶,武技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你要不聪明,根本吃不了这碗饭,更别说惩恶扬善了。
聪明又有品格,这才能明辨是非,下对心思。
我之所以教学很细,是因为无奈,是我对不起学生。我学习的时候,老师说话是很直白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徒弟跟儿子一样。
但我教学不同,我的学生还有另外的关系,有很多是作为读者借鉴学习的,不是一个头磕下去的,所以我必然不可能太直白。
不直白不是说技术上我保守不告诉,而是一旦遇到对比讲解,或者举例讲解,我没法说。比如某个动作,告诉你怎么对还不行,还得让你知道什么样的不对,为什么不对。这就麻烦了,万一举例举到你崇拜的人呢?
万一你崇拜的人并不是一个通情达理讲求是非的人呢?必然会引起其他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你不一定就领情。
很多人学拳本身也不为求真,就为个嘚瑟。怎么满足不了嘚瑟?所以干脆成全他。
没有这三个条件,怎么能不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