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形意

李仲轩:形意拳可以这么练!

作者:   来源:   评论:0
一、站桩

有一句“练功不练拳”的话,认为功是站桩,拳是打拳,“练功不练拳”就是只站桩不打拳——这是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解。站桩的要点是“学虫子”,冬天虫子钻进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里生机一起,虫子就又活了。站桩要站出这份生机,如虫子复苏般萌动,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桩有无穷益处,是练功。其实打拳也是练功,形意拳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气不是呼吸的气,比如男人的英姿潇洒,女人的妩媚靓丽,就是气的作用,正所谓生机勃勃。至于呼吸的气,叫做“息”,劈拳就是练息(不说打法,只谈练拳的练法)。

腿功是站桩站出来的,也是走出来的,唐维禄的徒弟尤其要走。早晨起来_走便是十里,两手背后,活动着脊椎,或带着点拳意。我们有时将“行意拳”的“意”字省去,顺口地说,跟唐师学“行拳”。

但真正神奇的是,尚云祥练武入迷,以神作拳,行住坐卧都是这个,这是上道的东西,不是入门的技巧。李存义和尚云祥都站桩,但他俩平时练功就是五行拳,很少站桩,只是可怜徒弟不长进,方教站桩。

站桩与打拳最关键的要点是一个,对这个要点没体会,练拳不出功夫,站桩也照样不出功夫。这就是“桩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桩法中”的道理。

练武其实是在练心智。

唐师所传的桩功,有一个要点,时常浑身抖一抖。传说狗熊冬眠的时候,每隔几天,它就自发性地浑身颤抖,否则僵滞不动,身体要有问题。同样,站桩为什么站不下去?就是缺这一抖。

很细致很轻微地抖抖,就能够享受桩功,养生了。另外,其实比武发力,也就是这么一抖擞。

薛颠传的桩功,一个练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极拳一般,很慢很沉着地鼓出,再很慢很沉着地缩回,带动

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气息在丹田中来去。

桩法是活动的,不是静功而是慢练。薛颠原话为“此桩法之慢练,增力之妙法也,慢慢以神意运动,舒

展四肢”——桩法是动的,只不过动得极慢,外人看不出来。

站桩时,也要动起步趟进、侧身而闪的心思,外表看似不动,其实里面换着身形。要静之又静,长呼长吸尽,站空了自己。

浑圆桩是以眼神站桩,两眼要往上高瞟。练武先练眼,眼能生神,所以是练武先练神。人爬上山顶,累得疲惫不堪,但目光一远眺,身上就轻松——浑圆桩是这个原理。

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眼神就是这个灵犀。久站磨炼筋骨,但只坚实了筋骨,等于没有站桩。眼神和肉体的关系,是浑圆桩要体味的东西。有了灵犀,才能有生机,冬天过去大地回春,生机一起,土里都是香的,抓把土,粒粒都是活的,站桩也要把自己站活了。

站浑圆桩时,身子让眼睛领走了,身子不能做作。

摆拳架看似不动,其实筋骨肌肉都牵挂着,扑出去一厘米。犹如山谷有回声,身体也有回力,扑出去一厘米,再回来一厘米,要用回力来锻炼,如此易出刚劲。站桩之苦首先是筋骨软弱的疲劳之苦,学会了这个方法,站二十分钟桩,等于打二十分钟拳,也就喜欢站桩了。

二、五行拳

开始练劈拳,要找个开阔地带,犹如人登上高山,视野一开,会禁不住地长呼一口气。在开阔地带,气息容易放开。

劈拳的姿势是手的一探一回,犹如人的一呼一吸。一趟四五百米地打下去,气息越来越绵长,越来越深远,精力便充沛了。

手部动作激发了全身,渐渐就会感到气息鼓荡,全身毛孔开合。薛颠说过:“练拳的人要学会体呼吸。”呼吸的妙处在打劈拳时可以体会到。

许多人身体都有隐疾,以劈拳练息可以将其灭于无形。而且人一上了岁数,身体会亏空,就要通过练息将气补足。

气息充沛,这是习武的基础,形意拳先练劈拳。劈拳中本就含有钻拳的姿势,练好劈拳接着练钻拳较容易。正是“金生水”,劈拳属金,钻拳属水。而再学一个全新的拳架,如崩拳就比较困难。

劈拳养肺,人的两条胳膊对肺直接作用。小孩们做的广播体操。如扩胸运动。伸展运动都是通过运动两条胳膊,来达到锻炼呼吸,强健肺部的效果。

而人的两条腿属于肾。一个人得了阳痿病,会被叫“肾水不足”。钻拳以打法来说,是要练肘或指节的,但以练法来说,是要练腿,以活腿来养肾。

所以钻拳的步伐不是直来直去,而是螺旋前进。让两条腿有一个松快的余地,这样肺气足,肾水旺,上下身都修好,方可以向上进修。所以要钻拳接着劈拳练。

在练劈拳的阶段,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觉得身上皮肤增厚,像大象皮似的,而且觉得手指粗得像胡萝卜,两个手心像有两个小旋涡,十根手指自发地紧紧握起,不愿意打开……这都是错觉。因为身上的气充足了,情绪也变得活跃了,忙了这个忙那个,如小孩一样,干什么都兴致盎然。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发现自己变成这样了,就说明功夫已上路了。

此时就不必再到开阔地去练拳了。形意拳自古讲究“拳打卧牛之地”,有个能挪步的地方就练上了,到开阔地打拳只是入门的方便之法。,因为劈拳练息,这个功夫得一年才能成就,先祛病再强身。通过练息,身上的气养育起来,大脑时常会有灵感,此时学拳就真是趣味无穷了。

炮拳出手后,要向后一耸,就是上挑的枪法,所以炮拳里有两个家伙,明显的是下扎枪,隐藏的是上挑枪,一个在形上,一个在劲上,以下扎的拳形来上挑,所以才妙。炮拳要到杆子上去体会——这是以后的事情,那时候,便要扎一枪有一枪的讲究了。

横拳的练法,是斜着进一小步,横着退一大步,横拳等于是倒着打的,正好练这“踏荷叶”,脚伸在地上,要感到踏在荷叶杆上,只有一根丝能支持,要用脚的肉感,把这根丝探测出来。

练形意要养成“上虚下实”的习惯,上身永远松快不着力,功力蕴藏在下身。

劈、崩、炮的基本型都如此,而钻、横的基本型就把这个“重收”耍在动作上了,钻拳是进一大步退一小步,横拳是进一小步退一大步。而在变化中,劈、崩、炮都有退步法,最有名的是崩拳的“退步崩”了。

炮拳前手横架在眉前,后手由面门径直打出去,攻击敌人面门,取开炮的意象,称前手为炮架,后手为炮弹,后手的出拳路线是直的,而且要有股爆炸力(开始练时可先从弹力人手)。

打炮拳时,后手不直线出击,而斜着撇出去,正是“遇敌好似火烧身”,就像往火堆里滴一滴油,不是一般地火苗跳起,而是整簇大火都跳起,炮拳就是令全身劲力跳起,劲力不在最外的手上,而在内里的根节,手随着根节升腾起的劲力挥出。

五行拳不是练拳,而在练五种不同的劲,所以每一种拳的转身姿势都不同。转身姿势是为劲而设立的,多练转身,对领悟劲有帮助。

“崩”字怎么解释,就是一崩劲吗?其实崩拳的妙处在于张弛,,

五行拳是拳母,一辈子离不开,上手就受益。将五行拳的小动都学到,方能出形意的功夫。十二形就是从五行拳里变化出来的,而练象形术的人能变回五行拳,一练起来,就知道两者是一个脉。

形意的拳母是五行拳,而五行的拳母是横拳,横拳属土,万物归于土,土含育万物,生发着劈、崩、钻、炮,所以横拳是无形的,横拳劲是形意拳最独特的东西。

横拳是无形的,而有形的横拳就是蛇行,一横身子,就有了兜、裹、丢、顶。我年轻时与人试手(试手就是试试,较量是拼命),一下子把人打出去了,自己却奇怪上了,这是个什么动作?回味一下觉得像是蛇行,连带着横拳也明白了。

把直来直去的拳打转了。把转着的圈打直了,这是崩拳的练法。

“崩拳有九、钻拳有六”,钻拳的六个变招中,学会了两个就全有了。一个是前手压住对方,扯带得后手撵锥子似的撵进去。另一个是,前手一晃,你就撞在他后手上了,变魔术一般,不是障眼法,而是他换了身型。

两者的前后虚实不同。整体说来,钻拳不是钻拳,是钻身。旧时代的北京很冷,冬天商店挂着沉甸甸的棉帘子,人进商店,前手一撩门帘,身子就往里钻,身子一动,手上搭的分量卸了。人进了门,帘子也刚好落下,有道缝就进了人。这是生活里转换虚实的现象,形意拳的“换影”也是这个意思。

拳劲起自腰劲,只有头虚领了,腰里才生力。站桩首先是为了生腰力,脊椎敏感时,要让站桩法动起来,可以尝试一下薛颠的蛇形。蛇形是肩打,“后手只在胯下藏”,后手绕在后臀胯下,贴着尾椎骨向上一提。犹如马尾巴乍起来,才能跑狂了,撑上这个劲,尾椎乍了,肩膀才能打人,这是桩法融入拳法。

从薛颠的角度讲,劈拳起手势、半步崩拳都是猴蹲身,这样十二形就如五行拳一样,其实这是五行拳该有的东西。

指望摆出劈、崩、钻、炮、横的架子赢人,是指望不上的。不能蛮干,否则一下子就被人借了劲。为人处事也要这样,练了功就要藏着,藏不住就会得罪人,一得罪就是一大片,藏还得深藏,关键时候露一手就行了,形意拳是留给笃实用功、心地纯正的君子的。

三、十二形

蛇形是肩打,鸡形是头打,燕形是足打,不是李存义传的,是他从山西学来的。其中的蛇形歌诀是“后手只在胯下藏”,后手要兜到臀后胯下,开始时,只有这样才能练出肩打的劲。

武林里讲薛颠“能把自己练没了”,指的是他的猴形。他身法快、比武时照面一晃,就看不住他了,眼里有他,但确定不了他的角度。

“龙形搜骨”不是龙形,就是劈拳里前脚外撇的大跨步,说这个步子开天辟地,打通三盘,调理百骸,是成就身子的关键。有了步子有功夫,没步子没功夫,这个步子就是内功。

只撇脚不展腿,撇脚的打法,是别住敌人的脚,但也是在擒拿时较从容的情况下使用,情况紧急一拳见生死时,就用不上了。撇前脚的大跨步,主要是练法。

前脚外撇的大跨步是形意的大步子,还有个小步子,就是崩拳步。崩拳步很微妙。步子只是向前,两膝盖是挤着的,但腿根里夹着活的动势,稍稍一调,就能随时随意地转向、转劲。所以崩拳微妙。

对于蛇形,薛颠说:“一动手,就是这事,没旁的事。”

说形意拳难看也主要是有这个猴蹲身,练拳时,处处都有只猴子蹲着,可想这一式的重要。猴蹲身之后,有张狂的招数。蹲身先练了膝盖,所以猴蹲身一变,就是扬身膝击,名猴挂印。这一蹲一扬,正如劈拳的一起一伏,也如崩拳的一紧一弛,只不过是猴形放肆,劈崩含蓄。

猴挂印的下一变是猴摘桃,就是抓敌人脸,泼妇打架一般,这是为膝击做掩护。不抬腿是立于不败之地,抬了腿是兵行险道,得有收场、后撤的伎俩。这连抓带点,练着滑稽、打起来狼狈,但这一番乱七八糟,兴许就乱中取了胜。比武时要懂得挑事端,找头绪,无理取闹一下,也许就乱了对方的方寸。

炮拳两手有前后,马形是两只手的炮拳,两手齐出,好像呆板,但只要转起来,呆板的也就变化无穷了。这个左右翻身的打法,不是翻胳膊,而是要把整个身子的重量从这边翻到那边,所以马形对整劲有好处,马形有践踏之意,动了手就不停,这个打法能先发制人。动手想快,光抡胳膊不行,脚下得踏上劲,手上才能快。所以马形抡胳膊却练了脚。

马形成就了,脚下有弹力,随时可撩起伤人,冲着对方的胫骨、脚踝,撩上就踏,脚离地的时间越少越好。马形的腿击法,不是明目张胆,而是在抡胳膊的时候藏着。其中的巧妙,希望初学者,用“打一厘米”的方法好好揣摩,这是个容易使上的防身之技。

鸡单足立地时是抓着爪子缩脚,所以要含着抓意提膝,有了抓意,膝盖下就能生出一踹,此踹很低,脚背外斜翘起,所以名为鸡翘脚。鸡形的腿击是从膝盖生出来的,不是直接使脚,所以能够“有机会就甩一脚,没机会就藏着。”

四、象形术

猿象的返身动作比钻拳大,因为钻拳把由下往上的钻势压缩到一直线里了,而猿象把这个上下钻势张扬了,蹲身时一回头就转了向,这一转比钻拳带的动静大。转了向就钻,犹如猴子一下蹿上树,人虽然没跳起来,劲要蹿起来。

象形术猿象的手指头向着人脸,形意拳猴形的猴挂印也要预备着——这个比武要点,我看书上提一句,在此特别强调,这两招是一招,少了谁都有危险,猴挂印。膝盖是一大块骨头,等于一方大印,要把这大印的分量挂到敌人胸膛里去,最佳的落点是敌人两胸尖的腹中穴。

这是个狠招,但不会返身换影,一抬膝盖便会挨打。

五、交手法

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就是一蹭,而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摆胯、凸肩、甩屁股是很难看的,这种近身打法是要蜻蜓点水一般,一闪一闪的。

世上永远是强者影响弱者,交战步法的原理也如此。你的步法强,能影响别人,别人不自觉地一学你,就败了。

对于交手的大原则,唐维禄总结为:“身子挂在手上,眼睛盯着根节,冷静。”手上要挂着身体一二百斤的分量,拳谱有“追风赶月不放松”的话,追上敌人容易,身子能追上自己的手,就难了:肩膀为根节,敌人要有作为,肩膀必有征兆,练武人练出眼力容易,养成明察秋毫的习惯,就难了;而最难的是冷静,练功夫练得开了智,方能冷静。

腿击法是身法的发挥,所以练腿先练身。

比武就是比谁先知道。形意拳的后发制人,不是等对方动手了我再动手,而是对方的征兆一起,我就动了手。不是爱什么招就使什么招,要应着对方,适合什么用什么,平时动心思多练,有出手就是合适的。只有练拳时方方面而的心思都动到,在比武电闪雷鸣的一瞬,才能变出东西来。

跟高手比武,精神一亢奋就觉得有种东西兴旺起来,这就是力到丹田。说不清楚,只能体会,站桩就兴旺这个东西。

形意拳专有打法,那是另一种分寸。薛颠的打法,在“占先手”方面有独到之处。示范时,做徒弟的防不住他。他的手到徒弟身上,就变打为摔了,把人摔出去,又一下捞起来,在他的手里不会受伤。做徒弟的被他吓几次,反应能力都有所提高。

只有崩拳和蛇行,是我多年练武、比武自然形成的。我的崩拳、蛇行都只是看似崩拳、蛇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顺手就行了。

形意拳是一动就有步数,身形得换在点上,看着你的动静,变得越快越好,越小越好,犹如好朋友见面一下就搭上了肩膀,得一下就近了敌身。

至于薛颠的马形,叫“马形炮”,手势与炮拳相似,犹如马立着前腿蹬人,也是在脚上有劲撑着。马形藏着腿击,绊子,跟着手变。形意拳是主要攻中路的拳。崩拳要坐腰,一坐腰,人就低蹿出去,正好打在敌人的胸膛、小腹。站桩时也要揣摩提腰坐腰,微微活动着。这是拳法融在桩法中。

能硬打硬进,也不硬打硬进,一对一,可以硬碰硬,但一个对七八个时,怎么办?练武修出的劲道跟人硬拼了,那么练武修出的灵性干什么呢?内劲是虎、身法是龙,功力足还要智慧深。只能力胜,是俗手,能智取人,方是高人。

练法的大纲是“二十四法”,打法的大纲是“八打”,师傅们讲拳都是结合着个人体验,在这两首歌诀上发挥。“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鸡形是头打,鸡啄米就是擒住敌人两手时,用头下“啄”鼻软骨,上顶下巴,“啄”鼻软骨能让敌人血流满面,而顶下巴,能一下把敌人顶晕过去。

鸡形头打就是练头,头为一身之枢纽,头部僵硬、脚下再能变步数,转换身形时也仍然快不了。鸡总是一探头一探头地走,以头领身,鸡形就是用这个方法练身子。

形意拳在发力时,只在碰到对手身上的瞬间,手才握紧。同样的道理,只在打倒敌人的一瞬间,才露真形——这是五形拳的用法,只用一点,一点即可。大部分时间存而不用,神经上有储备就行了。《西游记》里的妖精,关键时候才显原形。“真身只在刹那”。

六、八卦掌

尚云祥说八卦就是教人“送”,八卦像推磨,凡推过磨的人都知道,要将谷物磨得细腻,直愣愣地推肯定不行,手上的那般劲得把磨杆“送”出去,送得“平、圆、悠、远”,还要送出一般向下的辗劲,这股另有的劲叫做“留”。

八卦掌便是有送有留,这不是靠站桩就能站出来的,所以八卦门人不站桩,都是在运动中求“送”、“留”。

八卦如推磨,除了向前推,还要推出向下的辗劲,八卦掌一迈步要有两股劲,随时转化,明白了这两股劲的道理,就能理解八卦掌的招数为何千变万化。

程延华打八卦,劲力浑身鼓荡,感觉不到他在打,只感到他在动。大蟒蛇从头到尾都蹭着劲,才能爬动得起来,这种威势,又怎是打一拳、踹一脚所能比的?

“只动不打”是程派八卦的练功口诀,“硬退硬进天遮拦”是形意的古歌诀,尚云祥还有“练拳要学瞎子走路”的窍门,说瞎子走路身子前后都提着小心,从头到脚都有反应,练拳不是练拳头,而是全身敏感。

八卦掌走偏门,一下就抢到人侧面,与练八卦掌的人交手,你就能体会到崩拳的转身动作——狸猫上树的巧妙,狸猫上树可迎敌人攻侧面。

形意拳打法的要诀也是攻敌侧面,等于两个人打一个人。正面迎敌就吃力了。唐师腿法妙,不单善走,还能迅速抢到敌人侧面。

形意门中的偏门攻防,返身打法是李存义发扬的,从李存义开始,形意的钻拳中就融入了八卦的东西,借着八卦的动作往身侧点。唐师,尚师传我的都是这个功架。

我的钻拳基本形不是从下往上钻,而是从中往侧点。那个借来的八卦动作,借了就不还了,融在钻拳里起了变化。还有八卦“回身掌”的形态,向体外侧一滑步,前手向外撸去,还有塌劲。胳膊撑起来,手掌是横的。

然后,后手随着点过去,手虽有前后,但两臂要有合力。犹如弓弩,两头绷上劲,才能射出东西,松了哪头都不灵。钻拳犹如螃蟹,是横着走的,左向一掌跟一拳,右向一掌跟一拳,就练上了返身。

七、养生法

练完拳不能立刻坐下,要慢慢行走,转悠几圈自然会有熏蒸、淋浴之感,很是神清气爽,久之心智可以提高。所以习武要有练、有化,收势与起势同样重要,甚至练完后溜达的时间比练拳的时间还要长。

形意拳是内家拳,练的是精气神,练功的时候应该把精气神含住,但很多拳师都在练打人,将精气神提起来,一发劲都发出去了,还能不短命?不明白动静有别,身体当然出毛病。

人眼光散了,干什么都没劲,站桩要眼毒,不是做出一副狠巴巴的样子,而是老虎盯着猎物时伺机而动的状态——这也不对。因为太紧张,要不紧不慢方为功,肌肉紧张出不了功夫,精神紧张也出不了功夫,站桩时肌肉与精神都要“软中硬”,眼神要能放于虚空,就合适了。

站完桩要多溜。这一溜就长了功夫。溜是站桩的归宿,溜一溜就神清气爽,有了另一番光景。薛颠说站两个小时,是功夫达标的衡量准则。功夫成就了,能站两个小时,而练功夫是要少站多溜,不见得一次非得两个小时。

平时总爆发着练拳,拳头抡得越猛,劲越单薄,竹篮打水一场空,练不出功夫。如尚云祥绰号“铁脚佛”,可以脚裂青砖,但他教我们时不让足下用力,要含着脚心,因为在人体力学上,脚跟和后脑是杠杆的两端,打拳时狠劲蹬地,会震伤后脑。练形意拳练得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就是脚下太用力了。

武艺练气、道艺练神,从力气上出来的功夫不会有如水流的感应:从神上出来的功夫,则是如水流。没有这种感应,就没有身法的神奇,光会换步还不是形意拳的身法。

八、论劲力

形意拳发力不是直的。

枪劲就是拳劲——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这么说。练枪为了出拳劲,但出了拳劲,拳劲就比枪劲美妙。这美妙是因为用了脑子,练枪得肌肉劲快,得灵感劲慢。向上求索时,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这杆枪我们都不要了。

形意拳先教“行劲”,行对了劲,也就找着了身法。象形术晃法是在找劲,能找着自己的劲,也就能找着别人的劲,碰上就倒了。

形意拳的劲道叫翻浪劲,海浪反反复复,跌宕起伏。猴子一警惕,立刻缩身,危机一到,可向四方弹起。不懂得蹲身、起身,就练不出翻浪劲,薛颠是在猴形里练出的功夫,他一米八几的个子,一缩身一小团,所以别人说薛颠能把自己练没了。

翻浪劲要从“坐腰起腰”里练出来,腰一坐,膝盖就蹲了,猴蹲身首先能将膝盖练出来,没有起伏哪有翻浪?手臂做出翻浪状,这是假起伏,比武时没用,遇上强手,一碰就没。两胯有翻浪状,方是真起伏。不见形的翻浪——这无从讲,只能讲有形的翻浪,无形的要从有形里练出来。

“电感”,就是敏感。有了敏感,才能带出各种各样的功夫。所以形意拳的起势,是起“敏感”。具体动作是,两手像托着两碗水似的向上举,在眉前一转,就举上了头顶。假想中的水不能洒了,慎重了,也就敏感了。

举到头顶后,大海退潮一样退下来,到眉前有了压意。空气就是大海绵,要把海绵里的水挤出来,这样一直压到大腿根。此时要屈膝合胯,整个人蹲下来。蹲下的同时,两只手一提,缩到了腰际。

身子团紧了,手也要团紧,像拧一个东西似的,五指一个一个地攒起来。一做起势,周身敏感。两臂上举,大脑就清爽,犹如野兽脑后的毛能乍起来,脖子会吃惊。

屈腿蹲身能生力,犹如野兽一咬东西尾巴就乍开,尾椎会吃惊。眼睛在正面,人在眼前做事,前身人人都不迟钝,只有后身敏感了,才能快人一筹。

九、身法

形意拳的身法,不弯腰,不伸腿,从不岔胯,从这个身形换成另一个身形,就是舒展。身形舒展了,劲也就舒展了,碰上就伤,所以形意拳练时怪模怪样的,打时还怪模怪样就不对了,舒展是比武要诀。练得越难看,打得越漂亮,这才是形意拳。

十、步法

唐师腿快,交手步法是唐传形意的独到处。步法粗分为横、纵、斜、转,要擦地而行,越是脚不离地,越能变化,凭空一跳,变化就没了。练拳和比武时,感到非常不痛快,就是憋闷了。不要轻视形意拳的一步一蹭,难看是难看,巧妙也是真巧妙。

十一、拿法

在唐传形意拳中,用手去拿人,叫大小缠丝:用胳膊去拿人。叫野马分鬃;用身子去拿人,叫懒驴卧道。用整个身体去拿人,是形意拳的特点,十拿九稳。

十二、起势

万事开头难,练形意拳不懂起势,就生不出劈、崩、钻、炮、横。 形意拳起势好处多,学一个起势就可以练功夫了。起势后面的劈、崩、钻、炮、横,这份敏感也得带上。浑圆桩也要敏感,姿态是两臂虚搭在身前,略有抱意,左右手各对着左右胸肌。

十三、大枪术

所谓十三个用法,其实胡乱一抡,就都有了。练大杆子不能乱来,扎一枪有一枪的讲究——这不是人手的方法。

大杆子要挑分量沉的,三人高的。还要有韧性,劲一使在杆子上,杆子活物般自己会颤,越不听使唤就越是好杆子。

拿大杆子,人会失控。沉、长、颤,都是为了失控。杆子失控了,会带着人走,这时正好改自己身上的劲,改好了,杆子就在手里稳住了。练杆子跟驯服烈马一个道理,得先让杆子撒野,杆子不听你使唤,反过来还要使唤你,你也不听它使唤——这个过程要尽量长,在杆子上求功夫,最后这功夫都能落在自己身上,一开始就想着怎么使,让它乖乖的,就没的玩了。

让根死木头,变成活马,这个练法是老辈人的智慧。炮拳是从十三枪的“扎”法里变出来的,炮拳后手架在脑门,前手斜刺,正是下扎枪的架势。形意拳动起来、辗转不停,永远有下一手,下扎之后必有回弹。下扎枪的一手,是就着回势上挑。

十四、教学法

旧时候学武,总是讲拳的多,说功的少。学到拳的是学生,学到功的是徒弟。学形意的桩功很难,如果师父不愿意传,往往让你一站,说点“放松”一类的话,就不管了。

十五、点穴法

点穴不是点上去的,也不是打上去的,而是撞来的。顺着敌手的劲戳住了,顺手在哪里就是哪里。懂了形意拳的高级打法,也就是懂了点穴。

十六、呼吸法

别家打拳,出拳时使劲,呼气越猛出拳越猛。而形意不练呼,要练吸。出拳时不使劲。很轻很缓地比划出去就行了,这样的动作,必然令呼气很轻很缓。而在收拳时,要使劲,吸得猛一点。用动作的“轻出重收”,来自然造成呼吸的“轻呼重吸,长呼短吸”。

练拳时不要刻意呼吸,不要大呼大吸,开始练拳要像夜行贼、捕食猫一样屏住呼吸,能如此小心,心也就静下来了。然后随着打拳打开了,要在拳里找呼吸,找着的呼吸是很灵活的,比逆呼吸要精细,身体更能受用。比武的时候,一切对应着对方来,不能自行其是地硬来,有敌招才有我招,无招便无我:练拳的时候,一切要应着拳来,什么都在拳里找,不能把静坐时的呼吸法硬加到拳里。练拳就是练拳,练拳得有自己的一套。

十七、校二十四法

二十四法上身,是一种轻盈感。站桩不要较力、不要找劲,站着站着,身体容易不知不觉较上力,就要懂得松下来,形意拳不怕松就怕紧,形意拳以敏感为先,一重拙,就不长进了。其实站得轻盈。才是真较上了劲。站“龙”了自己,才是全身都振奋上了。

站得二十四法,还要打得二十四法,在运动中得它。这个由静到动的关口很难过,所以在站着时要学学“打一厘米”的拳。

校二十四法不是摆空架子,拳架的形标准了,还要让形里生东西,架子光分毫不差,就要有扑出去的动势,还要有蹿回来的动势。要把这个大动势压缩在一厘米间。

不校二十四法,练武不能入门,不学拳架,难成大器。五行拳功架是几百年总结出来的东西,不去体验就可惜了。知道虎扑是前扑之后有回力,脚下能前蹿还能向后蹿,这是知道了虎扑的来龙去脉。

十八、解经

形意拳古谱上有“打法定要先上身”的话,说比武之前,先要练身子拍手的技巧,将浑身的劲改了,否则比武时光有功夫,没有速度,不干脆,必败。但身上没有功夫,就妄自练打法,会震伤关节和后脑,所以习拳之初是“打法定勿先上身”。

以劈拳为例。劈拳的练法是“劈拳如推山”。身上由后向前,一分一分地缓缓而推,推得越吃力越好,如此能长功夫,而劈拳的打法是劈拳如抡斧,山民抢斧头劈柴,跟抡鞭子一样,要个脆劲,否则斧头就只能砍进木头里,无法一下劈成两半。

形意拳古传歌诀中有一句“硬退硬进无遮拦”,说的就是这种劲力周全的威势,不用抡胳膊打,只要一动就有很大的冲撞力,对手困不住你也防不住你,“硬”字是“断然”之意。

也有“硬打硬进无遮拦”的说法,“打”字不准确,照字面理解就把形意拳说低级了,显得蛮横,“硬”字也容易被误解成拳头硬,一边挨打一边进攻。“硬退硬进”就有道理,把“退”字放在前头。因为形意拳看似刚猛,实则以“顾法”为根本。顾为退,能不被人降住,方能降人。

形意简单的练法就是练“之”,这个部首叫“走之”。“、”,这一点就是沉着,拳要先练这个劲,一沉能着上就是一沉。身子往下一沉,手能着上对方,千招万势都可以这么打人。

形意拳是“久养丹田为根本,五行四梢气攻人”,首重神气,所以眼神不对就什么都不对了。管住眼神,身子步法要跟着眼神走。

拳架出功夫可以举一例,练形意拳总是挤着两个膝盖,磨着两个胫骨轴,一蹲一蹲地前进,用此打人就太糟了,两腿总并在一块,只有挨打的份,其实“挤膝磨胫”的目的,是练大腿根,大腿根有爆发力,比武时方能快人一等,这就是功夫。

歌诀有“消息全凭后脚蹬”,形意拳先要提肛,肛门一提,脚上就来劲,腿上跟着来劲,后脚蹬的是腰上的消息,不是用脚跟蹾地。薛颠还说提肛是练身法的关键,不是努着劲提,那样太憋屈,而是肛门有了松紧。臂部肌肉就活了。两腿方能速巧灵妙。

身形得灵活。身子灵活脑子就有灵性,古谱有言“宁在一丝进,不在一丝停”,犹如蛇在地上盘来绕去,比武时不能想,步数不能断,没招也忙活,忙来忙去地就打了人了。

所谓“合身辗转不停势,舒展之下敌命亡”,比武不会换身形不行,蛇行就是练这个,打这个。

发之于外谓之形,含之于内谓之意——这是对形、意二字的解释,如何成为拳呢?含之于内的意,可发之于外、发之于外的形,可含之于内——如此方为形意拳

十九、箴言

形意拳练法和打法迥然不同,比如,练法要以身推肩、以肩推肘、以肘推手,直到练到川流不息的程度。而打法则先要将手像鞭子一样地甩出去,再以肘追手、以肩追肘、以身追肩,说到这里唐师两手拍了一巴掌,很响,说用身子拍手,就是打法了。

形意拳的形为所有外在,意为所有内在,形意拳就是“练一切”,一切都知道。《形意拳五行拳图说》上便沿袭了尚师这一说法,讲的是敏感。而且这个“有触必应,随感而发”还是“并不知其何以然”,是自发性的。

强!是指能有自己的节奏,这种节奏不是跳舞般外露,而是潜在的。劈拳是形意头一个劲,从开始便要练这种潜在的节奏。

这种潜在的节奏,是从呼吸里出来,要以步法练呼吸。形意拳是歪理,处处和别人相反,别家练拳是“外向”的,形意练拳是“内向”的。

练法和打法往往是反的,练的东西,在打时呈现出来一种反面效果,真是恰到好处。按照“轻出重收”来练五行拳,你就有了自己的节奏,五行拳是一个动作一条直线地打下去,无限重复,不是为了“一招熟”,是为了练那个潜在的节奏,有了节奏,人才会越来越强。

拳不能以风格来评说,因为武术不是表演,说其刚猛或含蓄,都离题太远。要从心法上说,才能区别究竟,可惜心法又是不外传的。

在形意拳歌诀中讲到三节,对于上肢,三节是腕、肘、肩,根节是肩;对于下肢,三节是脚踝、膝盖、大腿根,根节是大腿根。有所谓“三星齐,泰山移”之说,三星就是三节,比喻三节整合,力可移山。

定力就是修养。

练功不练拳,用劲不用力。不去探讨架势背后的道理,眼光局限在架势里,就是刻舟求剑。

如果从发力的角度讲,肯定存在一种姿势比另一种姿势好。而尚式形意是用劲,劲练成后,一切架势无可无不可,所以也就没有“形”可言。

练拳并不等于比武,功夫好相当于一个人有家产,比武相当于会投资,从功夫好到善比武,还得要一番苦悟。

反应是反应,反击是反击。

形意拳是“炼拳”。修炼,要与精气神发生作用,所以形意拳能变化人的气质,将威武变成文雅,将文雅变成威武。拜老师,就是找个人能帮助自己由“练拳”过渡到“炼拳”,就不会盛极而衰,会永远的生机勃勃。学拳重要的是身心愉快。

武德为什么重要?因为一个人有谦逊之心,他的拳一定能练得很好。一个好勇斗狠的人,往往头脑都比较简单,越来越缺乏灵气,是练不出功夫的。

习武要先从弱点上练起,从失衡处下手。一般人都是右重左轻,头重脚轻,前重后轻。站熊形一开始要体会出自己的失衡,自己搞懂自己,右边重了,便要在左边加力量。或者将右边放松——这是熊形的轻重诀。

轻重诀之后,便是水火诀。水消减火,火消减水,上下、前后、左右要相互抵消,都抵消掉了,就整身和谐了,所谓“为道日损”。轻重诀只是力感,水火诀是气感。力感调对了,才可敏感到气,此时的气才可用。调不好力感,便只有乱气错觉。

形意拳的大法则——以柔用刚。

抡着胳膊打人,不是形意拳。形意拳是扑着身子打人,犹如虎豹蹿出去一丈是这个势头,略微一动也是这个势头。

练拳既不是练重也不是练轻。而是练一个能轻能重的东西。

形意拳还是主要以拳攻人躯干,把敌人打乱,那时用什么都好使。

练拳要找捷径。但也要踏实,五行拳功架不枉人,一点一滴都有妙处,只要都练到了,比武时就明白自己练的是什么了。

形意要“如犁行”。犁在地下走,将土地掀了。形意功夫在脚下,劲是自下而上的,就算是一掌劈下去,效果也是把对手连根掀了。

一般体育主要练胳膊腿,而武术要练脊椎,二十四法不到。打什么拳都是畸形的,长此以往,脊椎就别扭了。打拳尚且是活动的,站桩固定身形,容易挫伤筋骨,要懂得用二十四法保护自己。

武术练脊柱,在形意拳中马形是个明显的例子。马形是左右侧弯着上身,晃着脊椎打拳。马形两手斜分上下,齐出齐转,就像握着个方向盘。一手高一手低,就转了向,一转,左势变了右势,下手成了上手。如此连环不断,犹如炮拳一样,只有出手没有收手,所以被称为“马形炮”。

头与脚是杠杆的两头,头一前倾,脚上大拇指就吃力,脚上大拇指一蹬,头就定上了劲。所以鸡形既是头打,必然连带出脚。鸡翘脚是鸡啄米的必然变化。

要揣摩出“拳生拳”的道理,否则就辜负了老辈人留下这个拳套子的苦心。

定法不是法,要见招使招,见势打势,但只会拆对方的招还不行,要拆了对方的神。先要相人,将来把脑子“化”了,对方一动你就知道,这叫“入了象”。

两强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斗拳就是斗脑子。薛颠说:“形意,以意打人为妙。”化脑子——这是形意拳的歪理。比武不能硬挺,要借上人家的招使上人家的力,“支使”两字是诀。

练拳不能太用劲,要用脑子调。太紧了人受不了,你以为下了功,只要练就肯定好,不一定,练反了就糟了。形意拳哪一拳都健身,反过来哪一拳都伤身,越练越松快,就对了,练着乏味痛苦,就要赶快变招。否则劲太紧了,能把人练傻了,这是真事,不是比喻。练拳就是练脑子,徒弟们就成傻瓜了。

二十、妙语

拳法里出功夫的都是基本功,要吃苦。

形意的精要,不是练视力、听力,而是练这份感应。

练拳一惊一乍的不行,动手得一惊一乍,心里要有数。

尚云祥还说过,俗话讲“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学形意拳的都在学“打死人”,最终把自己打死了。

练武先要气定神闲,能够心安,智慧自然升起,练拳贵在一个“灵”字,拳要越来越灵,心也要越来越灵。练功时不能有一丝的杀气,搏击的技能是临敌时自然勃发、造作杀心去练拳,人容易愚昧。

太极如摸鱼,要如手探到水里般,慢慢而移,太极推手正如摸鱼般要用手“听”,练拳时也要有水中摸鱼的劲,有这么一点意念。就能练出功夫来了。

练形意拳时,要如捉虾般,出手的时候很轻快,收手的时候,手上要带着“东西”回来,这“轻出重收”四字便是练拳的口诀,千金不易。

功夫上了后背才能真发力,有人来袭,狗熊蹭痒痒般浑身一颤,对手就出去了(震倒了)。

用力好比用一个指头打人,用劲好比用整个拳头打人。

至于意,造作意念,毁人不浅。以前的拳师由于没有文化,在没有得到名师指点的情况下。看到拳谱上的形容词,就以为是口诀,如见到“四两拨千斤”,以为要在力学上取巧,有了贼心,就练不出功夫来了。现在有武术爱好者受气功影响,打拳时。自作主张地加入好多意念。练桩功要“双手捧起整个大海”,大海有多重?这样想,只能让精神无故紧张,长此以往,会短寿的。

尚师解释,男女嘴一碰,立刻感觉不同,练拳光练劲不行,身心得起变化,这个“练拳如亲嘴”,把“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化虚”的大道理一下子就说通了。

一个人对自己的五脏六腑没有体会,便没法练形意拳。

练形意一掌劈出,不能仅止于掌上,要力所能及地放出去,这是“意大于形”,是形意拳正常的练法。而慎独的练法,要身心分离,将意缩成最小,君王退位,百姓自理,让身体自己成方成圆,如特务跟梢,不能惊扰了目标。

其实任何一个法都打不了人,打人的是以法练出来的功夫,有了功夫人就活了。

能坐腰,就能惊尾椎。猴蹲身时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这两个常用词,就是至关重要的窍门。

在形上讲,蹲身对浑身筋骨都有好处,但要是不动意,功夫练不成。蹲身时要让肉体联系上精神,神不练,光肉练——尾椎是惊不了的。缩身、团气、凝神、惊尾椎,这就是猴蹲身的精义了。

练武时,脚下有准,手上也要有准。形意拳是“拳从口出”,拳从腰里升到自己的嘴跟前,再递出去——这个练法很妙,调动人的精神来打中线。练拳时得有个冲击点,点对了,拳架才能整。能打在自己中线上,全身的重量就上了拳头。

没有兴趣不上功,身子催着你练。身子不动脑子还动着——这是形意拳的练法。此乃靠即兴发挥。

刹那显真身,是形意拳的大巧,古拳谱云:“拳打三节不现形,现形不为能。”——不恰当地现了形,是大外行。

练拳枯燥乏味时,要往骨头里边练,不要管什么“中节随、根节追”了,活动着就行了。全身一块儿往骨头里走,这是猿象的轻身法。只能意念,无法言说。

二十一、总论

形意拳、象形术、八卦掌都是一码事,最要紧是郑重其事,一点都不能含糊。我年轻时练拳起五更睡半夜,喜欢夜深人静,无人干扰的光景,一个人只有练拳的心思,就能得着越来越多的东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评论


致敬所有武学传播者(联系微信634686588)

www.wushuguan.com.cn 服务内容:

免费收录推广优秀作品/就近推荐当地明师

仅以本站与喜爱传统功夫的拳友共勉!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留言点评告知。

温馨提示: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证,辩证是否适合自己,不要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