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为兽中王,威猛凶狠,诸兽莫比。古拳谱云:“虎有扑食之勇”。对于虎形拳法,形意拳名曰“虎扑”,心意拳则叫“双把”。虽然叫法、练法、用法有所不同,但其本质一致,都是“扑”。
虎形拳是务实性拳法,依据彼此相扑之理,融入人的思维创编而成。
扑乃搏击之本能,虎形有三种扑法,谓之“抽丢搂”。抽、丢、搂是祁县地方方言,借“音”说意,只需意悟,不必嚼字。何为抽、丢、搂?低推高去如抛球为之“抽”,也叫“抽把”;你来我去平扑推为之“丢”,也叫“丢把”;居高临下情不留为之“搂”,也叫“搂把”。
以上三种扑法,是依据人体的体质、个头、功力酌情而定。例如壮实矮个欲扑推瘦高大个,推扑切入点就在中下节,只有瞬间拔其根基才可使高个子失去重心远跌而去,这就是“抽把”。
如若双方个头体重相差不多,没有必要选择推击点,而要抢时差,争速度,平推直扑,这就是“丢把”。
若是高个子推扑矮个子,大可不必压低身势拔其根基,而要以“高”压“低”,以“强”凌“弱”,取其中上节为着扑点,不求对方高抛远跌,只要对手就地跌坐为目的,这就是“搂把”。
抽、丢、搂,系指对方的失控行径,要想达其目的,推扑者则需在掌型和手腕的变化上找诀窍,欲抽则翻掌向上,欲丢则平推而去,欲搂则需斜下推击。
另外,扑击中两掌必须并拢,拇指尚须交叉,这叫“内封口,不留空”,既推扑力度集中,又不给对方空子可钻。试想,假若两掌不挨,中间必有空子,对方定可趁虚而入,不是痛击我之胸腹,就是排掉我之两膊,变主动为被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