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形意三体式

形意拳学前班功法-下势桩

作者:   来源:   评论:0
下势桩,就其桩架外形而言,是极其简单的,就是双手合十的四平大马步桩功。
它与所有的内(气)功修炼方法都一样,都有三大要素,那就是三调:调身、调息与调心,也就是身形间架、呼吸、意识这三方面的调整,内家拳之修炼,基本都以形正气顺,气顺则神明的程序进行修正,下势桩也不例外,它的第一步修炼主要是通过身形的调整,使人零乱的内气收聚于丹田。
下势桩的外形就是双手合十的四平大马步桩那么简单。但早些年几乎所有的武术书籍上的四平大马步桩都要下几年的功夫,从没听说有人能在几分钟内气沉丹田(如果用气功的方法训练,最快的也要在7到100天内练出丹田之气)。为什么下势桩却可以立竿见影呢?
其秘密还是在身形间架的调整上。
首先是头,头要领,头部的要领又称顶劲或虚灵顶劲。说白了,就是头要统领全身,要有略微上顶的意劲。太极拳诀曰,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是也,但为什么又有灵与领两种不同的说法呢?其实领是动作,灵是火候。如果脖子硬是挺拔头上顶,那么练静功时气冲头部,使人兴奋失眠,久之成病,练功打拳发力时则会震荡大脑,伤害身体,所以一个顶字,火候很重要,不能丢也不能过,具体要领则很简单,下颏略收就可以。
其次是肩,肩要合,内家拳中之肩,而是抬人的肩胛骨。人的两肩胛骨略外张而前合,为合肩,拳法中也有说“含胸”的要领,其实与合肩是一回事。
其后是背,背要靠,背在内家拳中指人肩胛之下与命门之上的部分,它的具体要求一般是后靠,久练都可以龟背行气。
再后是腰,腰要空,腰在内家拳中主要指命门处的腰椎,通过背与胯的各部要领,使人命门处腰椎向前的生理弯曲拉直,形成命门后凸的意劲则可,又称为塌腰。
然后是胯,胯要坐,这里的胯,不仅是指人的两胯,而是指人的骨盆,以及命门以下的脊椎。坐胯又可说为圆裆,后面还会有详细解说。
最后是人的手心,足心要空,也就是说手心,足心要含空。
以上的六要,修炼者要有明确的认识,千万不可以胡子眉毛一把抓。杨师传授我的时候,很多时候背手而立,看着我,笑眯眯地说,胸再含进出一点,胯再坐下一点,我马上就有了强烈的感觉。读者们要通过文字来学习下势桩,或者学一切桩、拳就必须把自身弄分明,例如说,你背后靠一点,你说整个上身后倾;或说你胯再坐一点,你就蹲身体……这些地方就是初学者不得要领,出不了功夫的关键,所谓真传或说科学,无非是这些调整身体的要领。
可以肯定并负责地说,如果你学会了调身,无论是打拳站桩,只要坐胯与含胸,必可马上“气沉丹田”。问题在于如何做到含胸与坐胯?
含胸相对简单,只要人的两个肩胛骨略外张而前合,那么也就达到了含胸的要求。
反而是坐胯相对难一些,我曾将一个学生送到杨师门下学习,无论怎么教他,都不能理解要领,最后杨师将家中一个细钢筋焊就的农家常用的脸盆架放在他屁股下,板脸警告说,别坐坏了,坐坏你赔!他战战兢兢地一坐,马上就感觉内气顺畅达于丹田……
所谓坐胯,坐字是一个关键,过去太极拳有坐着打拳之说,可以说不坐就没有丹田,没有整劲。要说坐,谁都会坐,可大家看看那些练拳的,尤其是形意拳家的照片,过去的名师、名家无不“坐”着,而当代很多名家是“站”着打拳的……
那么何为坐?一般初学者习惯将坐与蹲弄混,却不知过去的师爷在写谱时用字十分考究,坐与蹲是不一样的,蹲是下肢的动作是膝盖与腿的夹角变了,而坐是身体躯干的动作,腿上是没有变化的,大家想想看,你坐在凳子上的时候,我们会重得将凳子坐变形或降低高度,最后导致膝关节角度发生变化吗?肯定不会!所以说,坐胯的时候不可以屈腿,而是由双腿承托,上身向下松沉,形成“坐”的动作。或者换一个说法,你不妨把坐胯的要求理解为下身要下沉下坐,而下肢双腿却欲起的这么个矛盾状态!
再次强调,内家拳练功要进步快,必须要把人全身各处要领弄分明,先把局部弄分明,再依照要求来求得局部与局部的最佳配合关系,得到整体效果,则功夫进步神速。如果让你坐,你去蹲;让你靠,你却坐,这样虚实不分,要领不明,那么你也只能在漫漫苦海中耗时间,把你耗得精疲力竭。不得不在师爷眼皮子低下找偷懒的窍门,一边偷懒,一边偷眼瞄着师爷,师爷大喝一声“站那”你一机灵,一提神,一下子入了道,找到了劲啦……在某大师回忆录里把这种累傻小子的教育方法讲得很神,其实你也就是个傻小子。
言归正传,下势桩就是双手合十的四平大马步桩,倘若明白了要领,那么桩架高低,双脚间距大小,跟练功效果关系也就不大啦。站的时候,以四平马步站立,双脚要平行站立,双手于胸前合十,虚灵顶劲、含胸、坐胯。注意双肩松沉,双肘有前合之意,而合十的双掌则力量有分开之意,此外,将全身力量前倾,重心落于前脚掌上(膝与地面的垂线不可以过脚尖)。同时背部后靠,整体之前倾与背部后靠形成微妙的平衡,则足心自然含空;如此,全身放松静心体会,此为下势桩之第一步练法!
下势桩是我所学的郭云深系形意拳暗劲训练体系中的调气训练。
其方法是先以内功桩法培养出极浑厚的内气感,然后以极缓慢的速度慢练五行拳,在行拳中调气,修炼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在内功与桩法部分,训练内容是下势桩的聚气,养(炼)气、行气、贯气四步功,以上公开的为第一步预聚气功,可以让人感觉胸口有气下沉,从而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练功、养生、强身的功效,仅仅是一步,已妙用无穷。
以上公开的方法中还包含有第一步功的深入修炼内容,悟性好的朋友除了感觉有气下沉外,还应有丹田发势的效果,这些效果的达到是伴随练功要领的正确程度出现的,跟你练功时间没关系。
按这样的进度大约修炼半个月左右,可进行第二步养气(炼气)训练,配合呼吸激发人内在潜力,丹田与手心,足心灼热如火,
而第三四步则在独特的呼吸配合下,以身体细小如虫蠕的动作行气,达到疏筋贯气的功效。如果人能真正掌握了第一二步的训练,再练第三四哪怕是第一次修炼,也可以明显感觉身体内如同温水冲刷一样,内在感觉随人外形的微动而似水银泻地……
以上的功效与人练功时间长短无关,全在乎对要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再练五行拳,则体内如暗流涌动,奔腾不息。
下势桩不要求人苦练,初学时间应为三五分钟,随功力加深逐渐增加到早晚各一次,每次十五分钟的训练量即可。我弟弟当年只学第一步功,但他同时还站三体桩,大约25天以后,发觉自己双腿胫骨上腾起一层膜,用手按、捏感觉内里有韧感、滑动感,如捏在泥鳅上。

形意拳学前班功法-下势桩

下势桩第一步练法简易,无须配合呼吸与意念,抓住要点者,效果立竿见影,绝无偏差,而以后几步则须有师父传授,所以这里只介绍第一步练法。以此抛砖引玉,希望同门前辈指导,也希望广大同道结缘,并批评指正。

相关评论


致敬所有武学传播者(联系微信634686588)

www.wushuguan.com.cn 服务内容:

免费收录推广优秀作品/就近推荐当地明师

仅以本站与喜爱传统功夫的拳友共勉!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留言点评告知。

温馨提示: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证,辩证是否适合自己,不要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