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武林

揭开传统武术能打的秘密,不再怀疑功夫的实用性

作者:   来源:   评论:0
传统武术能不能打,是否能用于实战,在当前,很多人都怀有疑问。其实,武术在历史上,是为自保,为了打败、消灭敌手而创造、发明、发展而来的搏斗、打拼技术,怎么会不能打呢?

在过去,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的豪侠、大师,他们凭仗一身过硬的功夫,行侠江湖,威震武林,大都也是真实的,可现在的传统武术,怎么就不能打了呢?

其实啊,有果必有因,现在的传统武术实战性不强,看看以前前辈们的习武经历,就能一窥传武强大威力的秘密。


比如镖王李尧臣生于清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为了保卫家乡和护身自卫不得已而习练武功,十七八岁时,进入会友镖局。镖局要面对的可是异常凶残,杀人越货的江湖悍匪和绿林大盗,如果功夫不济,不仅是丢了饭碗,而是身家性命啊,故此李尧臣被形势逼得一再重新拜师学艺。可以说吃再多的苦也在所不惜,是为保命啊!所以是拼了命地练。他先后学会了三皇炮锤、六合刀、大枪等十八般武艺,又学习水下使用的峨眉刺、雁月刺、判官笔等短兵器,之后又习练飞镖、飞蝗石等暗器,接着就是飞檐走壁、蹿房越脊的轻功练习,以保证押镖任务的圆满完成。

不仅押镖就如刀尖上行走一般,在那个年代,其实比武也是下死手的。民国二十一年春,浙江省国术馆在杭州立擂,登台打擂的都签了“生死状”。擂主吴绍基就曾打伤不少对手,甚至有几人竟失去双眼。

没有硬功夫,就很难自保,而要想出真功夫,就必须下苦功夫。当年孙禄堂教齐恒博站三体式,就是以脚下出汗多少判断练功时间和刻苦程度的,而郭云深教授王乡斋也是这样,一觉醒来,查看鞋印湿多少,足见前辈练功之刻苦。据说杨露蝉大师的后人为得神功,竟至累得上不去楼,只能爬行而上。听前辈讲,一父亲“逼”儿子练铁砂掌时,到掌插坛内谷子阶段,是出多少小米就吃多少饭,“搓”不出足够的米就要挨饿。


李书文习武更是如醉如痴,时刻都在用功,他家距师傅家有十多里,每次往返路上,他都不是正常赶路,而是一步一拳,一步一掌,一步一肘地练着走,练枪时也是拧着大枪体会拦、扎、拿各个招法。他家附近的大树多被他掌击脚踢震死,被他打烂的沙袋不计其数,门框、树木也被他练枪划烂。为了练准头,白天他刺树上枣,晚上刺香火头,苦练十二载,最终达到“刺死镜上苍蝇而镜不破”的境界。


在过去,为了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成名大师仍需刻苦练功,对顶门弟子更要真心传授,拼命地练。他们不仅练功,练技,练实战,还要练胆。就如陈赓帐下第一高手楚大明,率新兵们迎敌时,他会先对他们说:“都看好了,我先选个个儿大的,给你们安个豹子胆,然后猛地冲进敌群,“刷、刷”两刀劈死两个日本鬼子,新兵们不由胆壮势足,故他带出的兵是各个杀伐晓勇,能征惯战。就连赵长军的启蒙师傅也曾深夜带他到坟地去练胆,只有胆子壮,武功技法才能完整发挥出来。

可是反观现代社会,少有大师出现,也很少有大师传授真功夫,更少见像上述前辈那样刻苦练功的,实战机会根本就没有。其实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解放后除了解放军举行“大比武”以外,民间少见习武者,文革间更是连武术器材都被视为“四旧”,一律没收。据说有的地方派出所还会挨个找老拳师谈话,要求他们写保证书,若私自授徒传艺,出了问题要负责任。

后来国家为挖掘整理传统武术,曾走访老师傅了解传统套路、功法和实战技法,可当见到致残、致命的招法时,工作人员就停止记录了。以至都到了八十年代,《少林寺》都上映了,好多地方对练习武术者还带有偏见。国家体育竞技项目中,更是多少年都没有拳击比赛。

总而言之,武术实用性的强弱区别,是与练功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练功强度及科学成度和练功态度有关系的,而以上很多因素,现在都不具备。也许,这就是过去传统武术能打的秘密吧。

相关评论


致敬所有武学传播者(联系微信634686588)

www.wushuguan.com.cn 服务内容:

免费收录推广优秀作品/就近推荐当地明师

仅以本站与喜爱传统功夫的拳友共勉!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留言点评告知。

温馨提示: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证,辩证是否适合自己,不要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