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著名形意拳大师李文彬先生诞辰九十周年、逝世十周年之际,略拣先生与武术有关的一二事撰文,以俧缅怀。
小试锋芒 艺惊四座
一九五九年春,全国各地武术名家、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云集北京,参加全国武术学习会,这是共和国成立以后一次空前的盛会,此会与修改国家武术健将级(甲组)拳械套路有关,内容是表演、观摩、学习、研究。学习会后的表演,各地武术家们纷纷临场献艺,施展绝技气氛热烈。
表演场上一位中矮身材武术家的表演吸引了所有与会者目光。练的是形意拳和形意连环剑,动作和劲路新奇与众不同,迅猛刚实,又灵活舒展,刚中有柔。出拳似雷鸣电闪,令人目不暇接,气势磅礴速度迅猛威力惊人;形意器械技法讲究“拳械一体”,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内外合一,三催一气,顾中打、打中顾,剑随步进,手兼单双,撩、挂、云、挑、扎、抹、带,劈、钻、崩、炮 、横进退连环,剑光闪烁。观者屏住呼吸,注目凝神,叹为观止!演练完毕,下得场来仍形神奕奕,英姿勃发。这人就是李文彬先生。
陕西著名武术家张桐感慨地说:“这趟剑是形意的宝贝!”上海武术名家蔡龙云也感叹地说“形意拳练得真神 !”。云南武术名家沙国政先生为当代形意名家,擅长形意拳、八卦掌等。早年曾练过形意连环剑,多少年来还未见有人会练,今日见到甚为惊喜,会后老哥俩到一起比划起来。
当时同客房住宿有位牛拳师是全国枪术佼佼者,看了李先生的拳剑演练,觉得技艺确实高,就与先生谈起使枪的话题,为了便于理解和验证效果,二人各执一杆,以杆代枪比划起来,切磋技艺点到为止。先生递杆,牛拳师却拨不出去,交换攻防,牛拳师递杆出来,先生搭住来杆,向下“哗啦”一划,牛拳师手中杆头“嘭”的一声,掉到地上。牛拳师不知奥妙何在,再体验一下结果依然。牛拳师不胜敬佩。消息传开大家都知道了,国家体委武术毛伯浩对先生颇为赏识。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先生在北京(当时的北平)从尚云祥老师学艺时,经常随尚老师参加黄河赈灾募捐义演,欢迎南京国术馆长张之江等武术表演。因为李先生所练劲法神意,风格及威势酷似其师,故当年在北平武术界被誉为“小尚云祥”。
一九五九年九月共和国第一届全运会召开。李先生被聘为武术短器械组副裁判长,裁判员有云南沙国政先生,原吉林省武术队教练原庆春先生等。李先生被评为北海赛区(武术)先进工作者,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由老革命家彭真、贺龙主持的宴会和国庆十周年大典。
一九六O年九月全国武术锦标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李先生被聘为长拳组副裁判长。赛会后国家体委成立形意拳研究组,由李先生任组长,组员有山西李三元、李桂昌、武跃文、北京吴玉宝、许小鲁、云南沙国政等,在创编形意拳健将套路过程中,每个人都提出了不同练法进行比较以便择优。李先生的动作和练法受到任同。所以那次编的形意拳健将套路有半数以上动作是采纳他的练法,并由他编写了形意竞赛规程和技术要求。
因编的是健将套路,所以考虑难度要大一点,完稿后第八趟起式后三个马形到头。山西二李(三元、桂昌)下去怎样练都觉得这一趟动作少,演练趟子比别的几趟距离短。但不好意思直接问李先生,让武跃文找李先生请教。在走廊里李先生让武练一遍,武(当时是大学生)练完后先生说:“你没练出马有击蹄之功,行逞之能的特点,你看我练。”结果先生一练比原定距离又超出一大步,令周围旁观者敬佩。
这段时是李先生参加全国性武术活动的辉煌时期,那时先生四十有二,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又有丰富的阅历,倘那时能尽所能,乃形意拳幸矣!国家体委曾多次公函商调李先生工作,一次调国家体委、一次调北京体院,都因先生是工厂财经骨干工厂领导不同意而错失良机,实乃武坛憾事!自一九六O年全国武术锦标赛之后到一九八O年,近二十年时间李先生都没能参与全国性的武术活动,几乎被武坛遗忘!李先生曾说:“一个人难得有天赋,有天赋又肯于勤奋进取,能勤奋又难得机遇一展才华……”。所学不能所用感慨万千!
匠心独运 融武术于现代竞技项目
哈尔滨、齐齐哈尔、吉林代表着我国冰上运动的水平,国家的冰球运动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验和技术水平提高很快,但尚不如开展较早的西方国家,尤其在运动员个人素质方面,西方运动员身材高大,滑行、击球力度大速度快,我国运动员在这些方面有一定差距。
冰球运动有合理冲撞动作特点,我国运动员体重较小,难以抵挡西方运动员的冲撞,我运动员冲撞对方,效果也往往不理想。如何弥补自己的不足,以巧妙的方法战胜对手呢?齐齐哈尔市的冰球队教练们绞尽脑汁……。
冰球是竞技运动,中华武术应是竞技的鼻祖,大家都知道许多中国武术中以小胜大,以巧破千斤的故事。能不能借中国武术技术特长,来提高运动员的实战水平和冲撞和抗冲撞能力呢?更有利的条件是齐齐哈尔有一位著名武术家,大家早有耳闻。
一九五八年齐齐哈尔市冰球队第一次找到李文彬先生说出想法,要求先生教冰球队员武术技能提高实战素质。先生听完当即答应,但先生不教运动员任何武术套路,只教形意拳站桩趟步以提高腿部力量和蹬劲,没有一点花拳绣腿和热闹劲。运动员感到枯燥又吃力,而且也不相信能起什么作用。所以就提出了外国人身高力大,来冲撞我们怎么办事处?先生早知道小伙子们在想什么,就说:“来,撞撞我试试看!”遂即先生按冰球队员们所说,在陆地做带球前进的动作让队员来撞,一个运动员从正面冲来,猛然间一个疾转身,以臀部冲撞先生的大腿和腹部,先生略一抖身,便把对方摔出,众人莫明其妙。停了一会,又一队员从左侧猛然欺身撞来,先生又一抖身,把该队员摔出去。众人惊羡不已,真实地领教了中国武术的厉害!但遗憾地是苦于难练未能坚持下来。
一九六五年齐齐哈尔冰球队决心打翻身仗,又想起了一九五八年的故事,练武术是个出奇制胜的方法,还应走这条路子。经齐市章林市长的特批,七月李先生受命第二次任齐市冰球队陆地训练教练,以武术的训练方法和技法提高冰球队员的实战素质。
运动员们得知这个消息很振奋,都想学点真本领好好和其他队较量较量。时间过去了七八年,老队员大多转业,多数是新队员,五八年的趣事他们也听过。但先生站在他们面前时未免心中顿起怀疑,“不可能!一米六几的小个子,一撞不得飞冰场围墙外头去?”先生一看便知他们又在想什么,就爽快地说:“大家是想试试吧?可以,来吧!”冰球队员都是棒小伙,个个强悍,生龙活虎,李先生做了个带球前进的冰上动作,一运动员身材高大魁梧,以冰球人特有的速度和爆发力,合理冲撞的技术动作向先生撞来,众运动员想“这个矮个子教练够戗,不摔出两三米最少也得来个大仰颏!”岂知那队员臀部一接触先生身体,不但没使先生摔倒,自己反被摔出几米以外,众皆莫明其妙:“这么大佗子怎么摔出去的?教练却毫发无伤,果然厉害!”因为好奇心,又有几位出来试,或许是想感受一下吧,结果无一例外。先生还曾与队员们作过这样的试验:先生双手执冰球杆按在地上,让队员们来挑,没有人能挑得动,队员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感叹中华武术的深奥。
队员们的“试验”,不仅让队员们领教先生的武艺高和中华功夫奥妙,最重要的是给队员们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只要方法妙,功夫深,小个完全可以战胜大个子!
以往冰球队提高队员体力主要方法是蹲杠铃。这是五十年代建队时苏联教练留下的传统训练方法,李先生取消了这“杠铃挂帅”的训练方法,因为觉得它不够科学,而代之以练形意拳站桩,特别单练形意拳趟步,使运动员肌肉关节既有爆发力,又不僵化且滑行速度快。以练枪(大杆子)发劲方法让队员练冰球杆,使之射球劲疾动作小,击球出人意料……。陆地训练结束进行考核时,队员们身体素质指标除蹲杠铃外都好于往年。
冰球队前锋队员李智先练杆肯下功夫,发劲较好,在与波兰国家队比赛时,一人先后射进多球,守门员反应不及束手瞠目。
从六五年十一月至六六年二月先后战胜国内常胜冠军哈尔滨队和吉林队。并战胜了当时世界甲组第八名的波兰国家冰球队。齐齐哈尔冰球队打了翻身仗,为本市争了光,为国家争了光。齐市冰球队取得这些成绩,除冰球队的教练沈迪宇战术有方,冰球队员地努力拼搏外,李先生的独特训练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功不可没。这是中华武术文化与其他竞技运动项目的完美结合,显示出中国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极富哲理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我们应热爱她珍视她。
除冰球之外,李先生还用武术帮助过速滑队、蓝球队、田径队也都有些影响。
先生成功地将武术运用于其他运动项目,是基于对武术技法研究探入精微,已升华到科学的高度,加之知识广博,视野宽阔融会贯通,故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得心应手,有所收益。